4月19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介紹2022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實現凈利潤4723.3億元,同比增長13.7%;上交稅費7348億元,同比增長20.9%,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5194億元,同比增長4.6%。“應該說,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運行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資委提前謀劃、快速行動,積極應對困難挑戰,企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做到了“開局穩”。
不過,近期國內外出現超預期因素,央企二三季度是否還能“穩”下去?對此,彭華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今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以更大的力度扎扎實實抓好兩條線的工作。一條線是圍繞穩增長,抓實抓細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另外一條線是圍繞防風險,抓實抓細風險防控各項措施。”
央企運行質量持續改善
“在外部形勢日益趨緊、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經營風險顯著增多的情況下,央企經濟運行保持良好的態勢十分不易。”彭華崗表示,國資委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緊盯“兩利四率”指標,圍繞“兩增一控三提高”目標,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推動經濟運行實現穩健良好的開局。
“兩利”是指凈利潤和利潤總額。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4723.3億元,同比增長13.7%,近六成企業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179.3億元,同比增長14.6%。
而“四率”表現也不錯,央企運行質量持續改善。據介紹,一季度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514.2億元,同比增長18.9%,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提高0.0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6.8%,與去年同期持平,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72.7萬元/人,同比增長13%;3月末中央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65%,控制在年初確定目標內。從“兩利四率”的指標看,一季度較好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目標,為實現全年經濟運行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另外,工業企業增長突出。據介紹,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原油產量、成品油銷量、發售電量、原煤產量、鋼材銷量、造船完工量等實物指標均實現了同比增長。中央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2984.7億元,同比增長23.7%,高于中央企業整體增速10個百分點。
李錦指出,特別是石油石化、電網、軍工等行業同比大幅增長,對中央企業效益增長作出重要貢獻。鋼鐵、煤炭、建筑、通信等行業效益實現平穩增長,也對中央企業效益增長起到重要支撐。
央企在一季度經濟運行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也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了重要貢獻。
彭華崗介紹,央企一方面增產穩供發揮基礎保障作用。一季度中央企業油電煤鋼等實物量指標平穩增長,原油產量同比增長4.2%,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6.5%,發售電量分別同比增長3.6%、6.1%,原煤產量同比增長8.7%。“應該說,中央石油石化、煤炭、電力等企業全力以赴保障能源電力保供,努力實現穩產穩供穩價。”
彭華崗還介紹道,一季度央企社會貢獻進一步彰顯,上交稅費7348億元,同比增長20.9%,明顯高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速。另外,央企上繳的稅費約占同期全國稅收收入的13%,百元收入支付的稅費為8.1元,同比增加0.3元。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5194億元。其中,石油石化、鋼鐵、電網、交通運輸、通訊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15%,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1億元,同比增長10.6%,一季度一大批重點工程、重點項目落實落地。同時,指導央企抓緊抓實抓好房租減免工作,帶動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抱團取暖。
“從第一季度經濟形勢看,中央企業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已經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李錦贊道。
如何應對超預期風險
央企一季度整體生產經營形勢比較穩健,但接下來難點在于能否保持住這份“穩”。
受國內外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央企業經濟運營也面臨較大壓力,存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彭華崗表示,3月份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同比增速下滑,發售電量、成品油銷售量等先行指標增速也有所下降。
“從企業的情況看,不同行業效益出現較大分化。”彭華崗進一步解釋道,電力企業的煤電業務受煤價高企影響持續虧損,航空運輸企業受疫情和航油成本上漲影響虧損進一步擴大。另外,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不暢、訂單下降等因素影響,汽車、軌道交通、旅游、商貿等行業生產經營出現一定困難。
盡管今年面臨外部形勢嚴峻復雜,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壓力和挑戰很大,但國資委深知央企穩增長是使命所系、責任所在。彭華崗透露,4月16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暨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視頻會,會上國資委主任郝鵬代表國資委與中央企業負責人簽訂了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確定了2022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目標。
“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今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以更大的力度扎扎實實抓好兩條線的工作。”彭華崗解釋道,一條線是圍繞穩增長,抓實抓細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另外一條線是圍繞防風險,抓實抓細風險防控各項措施。
圍繞穩增長,國資委和央企需要做到五個增效。一方面強供給增效,聚焦重要領域、重大項目、改善民生、前沿技術研發加大投入,提供高質量有效供給。其次降低成本增效,堅持一切成本費用皆可控的理念,嚴格生產成本管控,壓縮“三項”費用支出,積極降低資金成本。第三是拓市場增效,提高市場開拓能力,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及時優化調整經營策略和產品結構,不斷鞏固提升市場份額。第四是治虧損增效,止住出血點,消滅虧損源,控制虧損企業數量,減少虧損面和虧損額。第五是優協同增效,提升產業鏈縱向合作水平,加大與中小企業合作力度,加強供需對接和行業互助,帶動協同發展。
圍繞防風險,則重點要做到“四個把牢”。首先把牢債務風險,持續強化資產負債率紅線約束,推動高負債企業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提前做好到期債券兌付安排,確保中央企業債務風險可控在控。其次把牢合規經營風險。進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設,強化合規意識,完善風險工作機制,加強法律合規風險管控。第三是把牢金融風險,進一步完善金融業務風險管控機制,從嚴管控、合理運用金融衍生業務。第四是把牢安全生產風險,堅決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緊盯重大風險隱患,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堅決守牢底線。
李錦認為,面對疫情反復、俄烏沖突及“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央企業貫徹日前國資委會議精神,警惕內外環境的超預期變化,為在二三季度穩住經濟基本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會出現保增長保供穩價八個方面的趨勢:包括統籌抓好生產經營和疫情防控,保持開局穩的勢頭;物流循環暢通,保油氣、電力等初級產品安全供應;把專業化整合作為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得到加快;深入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圍繞防風險,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開展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活動;加強國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成為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表率;優化產業生態,加大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合作力度。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則著重提示要防控風險。整體資產負債率保持穩定,需要對高負債企業實施負債率、負債規模雙管控,防止隱性債務、明股實債等虛假降杠桿問題。還需強化到期債券檢測,確保不發生兌付風險,防范重大風險,對債務、投資、金融等做好風險處置。深化法治央企建設,強化合規意識,完善風險工作機制,加強法律合規風險管控。